枣庄晚报:莲池四面

城市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历史上的滕州城,不仅在鲁南地区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地位,更是一座历史厚重、文明发祥的千年古城,池莲四面是当年滕州古城的一大美景,被人们誉为古滕八景之一。

滕州扼鲁南、苏北的门户,亦称“九省通衢”,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和鲁南重镇。地处兖(州)、徐(州)之间,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交通十分便利。据民国《滕县续志稿》记载:“滕错壤山湖间,幅员四百余里,上达燕冀,下接江淮,冠盖通衢咽喉重地,南北一大关键也。”故有“九省通衢”之称,具有重要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

明朝初年,滕州知州薛原义创修荆河坝堰,引南梁河水穿过黄山桥,进入护城河。古城四面护城河内,河水宽阔,水波潋滟,河水成为一道天然屏障,维护着城市的安全。护城河内又广植莲藕,“自是清波如练,层城如霞……水光在楼,花光在水,香光在游人衣裙。每当夏初秋深,红萼绿盖,掩映行人,朗月画舫,歌呼水面,恍置身西子湖中”。因此,莲池四面为滕州这个千年古国增加了亮丽的美景,成为古城的一道风景。

历史上的滕州,由于这里东接沂蒙山区,西连微山湖,山洪频发,屡遭水患,古代的滕州不得不屡次迁城。唐代元和年间,县城又东移二里,建起了南依南梁水,东挨黄山,近靠古驿道,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的龙脊之地。新城位于山水之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从此之后一千多年再也没有变动。

一座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唐代建设的新城规模不大,周长不过五里多,有六条街十二条巷。但由于交通发达,商贸活跃,这里一直都是滕州城的驻地、鲁南地区的中心城市。

滕州城从开始建设就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明洪武二年(1369年),指挥(军官名)唐某奉文又开始修筑城墙。将土城墙砌以砖石,使城墙得以加固加高。明成化八年(1472年),又把城墙增高二尺、拓宽三尺,并建了女墙。垛口、望角楼和二十四个城堡,还在四个城门上各建一个门楼:东曰宗鲁、西曰怀古、南曰迎熏、北曰望阙。城墙高三丈五尺、宽一丈五尺,城河深一丈五尺、宽三丈五尺,城河上设有吊桥。明正德七年(1512年),又修筑郭城以保护城外四关,周长十余里,并建了四座门楼,东曰清尘、西曰怀古、南曰迎薰、北为迎恩。清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郯城发生8.5级罕见的大地震,地震震波波及滕县城。据县志记载:“地大震,有声自西北来,如奔雷,又如兵车铁马之音,地若舟浮水面,掀荡于危涛惊浪中,崩城郭,坏庐舍,人民多埙,城东地陷,涌出水有泥沙,前史所未闻也”。

一场地震将城乡面貌全部改变,房屋倒塌,桥梁冲断,道路不通,大部分城郭毁于一旦。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县令陈诏才又奉上级的命令对县城进行重修,加固城墙,对毁掉的设施重新修复,根据城市的发展,有新增十三条街,三十一条巷。到了咸丰和光绪年检有几次对城墙进修修复,增加新的设施,还在城墙外侧建立了两座炮台,使城市的基础更加完善。

明朝初年,滕州知州薛义修筑南梁水坝堰,从前洪村引河水注入护城壕之后,结束了城壕经常干涸无水的历史,在冷兵器时代,这宽阔的护城河无疑就是最好的防御工事。城外碧波荡漾,水围城转,城在水中,不仅增加了城市的防御功能,更是增加了城池的灵性。

南梁水进入护城河之后,人们在城壕内种植莲藕,转眼间,团团翠绿生满壕沟,碧叶红花满城秀。春末的护城河内,新芽吐秀,满河清香,一片生机和活力;夏日,白莲如雪,红荷如霞,水光在楼,花色在水,花香袭人。出城纳凉的城里人与附近的乡民共同陶醉在荷花争奇斗艳、荷叶围城的景色里。秋季护城河内虽然没有了盛开的荷花,风儿寂寂,鸟儿寂寂。每到秋季荷叶还挺拔地相互簇拥在荷塘的中央,荷叶周边已经泛黄,但有的已经变成褐色,筋脉暴露,弯了腰,断了梗,甚至扑倒在池塘里。冬季来临,护城河内一片凄凉 ,莲花把自己的身段隐藏在泥里,白玉通透的莲藕给人们提供美食。藕节冰雪的掩盖下,抗风寒、战严冬,春来之日重抖擞,绿叶再茂花儿开。

在人们心目中的荷塘、荷花、荷塘月色,是小城的骄傲,使小城的一大景致。当夕阳西下,朗月升起,画舫里亮起灯笼,歌声流荡在水面,置身芙蓉世界的游人,恍若安家落户到西子湖中。这美妙的佳境,引得不少文人骚客赋诗作画,清朝滕县县令王政吟诗赞美“莲池四面”的盛景曰:“置身曾到凤凰池,又睹芙蓉艳锦陂。漫诩河阳春色满,恰欣玉井夏风披。回环面面三千朵,净植亭亭十二时。沼上不禁怀中一,南熏琴韵正相宜。”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城墙上向下望去,更是一番别致的景色,水城相依,水中倒映着古城的背影,城上氤氲着水汽的温润。宽阔的护城河,泛着粼粼波光,犹如一条晶莹的玉带紧紧的环绕着古城。让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放眼远眺,古城坐落在一片碧绿红花之中,犹似天然的碧水托起了一尊华严、尊贵的宝岛,使从古驿道过往南北两京的达官贵人,对被誉为“善国”的滕州城更加青睐和肃然起敬。

民国时期,战乱频繁,县城一度成为战争双方争夺的焦点。1938 年3月中旬,台儿庄大战前夕,日军濑谷支队向滕县发起猛烈进攻,驻守滕县的国民革命军第 122 师进行了英勇抵抗。侵略者以重炮对县城南墙进行轰炸,驻守官兵大部分阵亡。为了牵制日军,为台儿庄主力部队布防争取时间,师长王铭章抱定决心,势与县城共存亡,决心死战。17日下午,日军从炸开的南城墙豁口攻入城内,用机枪对我军进行疯狂扫射。王铭章师长亲自指挥残部进行巷战。由于日军火力猛烈,我军伤亡惨重,逐渐失去指挥,王铭章师长壮烈殉国,滕县县长周同坠城殉职,县城变成一片焦土。

日寇的坦克大炮摧毁了县城,滕县城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城墙倒塌,房屋摧毁,那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也被倒塌的城墙所掩埋。莲池四面的景观到建国初期已经荡然无存。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墙和城壕被夷为平地,池莲没有了再生的条件。

古城像一位长寿老人,背负着数不清的岁月和痕伤从历史的地平线尽头蹒跚走来,那一度繁华的古驿道随着岁月的慢慢被遗弃,城内的文庙、铁牌坊、钟鼓楼、状元坊、跻云桥、皇恩浩荡碑等文物古迹也退出历史的舞台,只留下一座千年龙泉宝塔叙说着那一段段往事。

如今,千年古城焕发了勃勃生机,虽然莲池四面不再重现,但是一座现代化的生态之城已展现在人们面前。滕州市积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铸造墨子、鲁班品牌,建设了墨子纪念馆、王学仲艺术馆、汉画像石馆、墨砚馆、鲁班纪念馆、博物馆。优美的河湾公园,富有诗意的沿河石刻画廊,古色古香的文化长廊,把几千年的古滕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到处彰显出莲花满池秀,杨柳迎风摆的美丽景致,凸现出“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古城特色。

2018年7月11日《枣庄晚报·人文地理》刊发   作者:马西良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