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母校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外人看来,学校好也好,不好也好,永远会有比自己学校更好的存在,沉浸在“没他们学校好”的吐槽中。上学时,聚堆以嘲笑本校为乐,毕业之后,还不忘言语上踩一脚。看到有关新闻,从好奇点开看一眼,到有意识的忽略中,含有不屑的眉眼。
他还能发展好?
咦 又要建教学楼了,是不是骗学生钱
不好好搞教育,想什么50年校庆,净扯淡,有用吗?
源头的条件反射,好像母校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错的,没有一件事情称人心意。吃了母校锅里的饭,还要炸母校的锅。
可正是“如此不堪”的学校,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有很多老师选择坚守,培养一批学生之后,再去培养下一批的学生,毕了业的,有人兴旺发达,有人官居高位。正是“如此不堪”的学校,把你培养成了今天的模样,有了工作,有了经济来源,成了家,有了后代,有了一个相对和睦的家庭。
尽管当时,他并不是那么光彩耀眼,没有满足你的虚荣心。让你在别人面前提起他时,你感觉到了低人一等。尽管你感觉凭自己的实力,应该上更好的学校。
没有那段吃苦的日子,不会有今天你的结果,每个人走过的路,顺利不顺利,喜欢不喜欢,都会成为你的成长。
每一步都算数。
十年之后,是英雄是狗熊自有分晓。你衣锦还乡,回到学校之后,让母校的老师,让母校的学生看一看自己的能耐,从如此不堪的学校里面出来,自己有了一番大作为。
你活成了自己认知中的英雄,来到这里之后,自己也有点恍惚,是要刷存在感,还是给母校老师和其他同学转移伤害。
有朋友发朋友圈。再来高中母校,这个曾经培育我的地方,感恩……
朋友是个普通的小老百姓,学校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末流学校。
短短一句话,几张简单配图,感受到出奇的和谐。
点完赞之后,忽然有一点感慨。
什么时候,对母校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成为了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以前总不明白,一个人需要哪些经历,才能够打内心感受到,“曾经的母校原来对自己有这么多的给予”。看完朋友圈,原来并不需要太多经历,最重要的,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尽管很多事情不符合我们的自尊,不符合我们的虚荣心态。但是,过往的经历,每一步受到的挫折,和自我的不屈服,都让自己更好的得到了成长。
比任何一个人都更加小心翼翼的,一边呵护着自尊心,一边奋斗了下来。
被这样的给予,有这样的获得,提一提感恩一词,怕也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