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中秋作文500字(5篇满分作文欣赏)

难忘的中秋之夜

中秋之夜是个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品尝月饼和瓜果,享受天伦之乐。“每逢佳节倍思亲”,谁都希望在中秋佳节能够全家团聚,这是人之常情,但又总不能家家如愿。我爸爸是位电视新闻工作者,因为忙于工作,他已经有好几个中秋节都不能和我们一起度过了。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作提纲:1.开头交代背景,爸爸忙于工作不能和“我们”一起过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晚上,弟弟、妈妈和我回奶奶家过节。吃完团圆饭,“我”就和弟弟一起上天台赏月。(2.中秋节吃完团圆饭,我和弟弟上天台赏月。)

月亮害羞地盖着层层面纱,过了很久,它才轻轻地掀起面纱,渐渐地露出它那张能发光的脸蛋。我仔细地抬头望月,心里对遥远的夜空充满了无限的遐想……

弟弟看着这一轮高空中的明月,侧过脸俏皮地问:“姐姐,这是白玉盘吗?”我听了这句话觉得好气又好笑,他一定是想起了我教他的古诗《古朗月行》,故意在卖弄呢。于是,我们冲着月亮大声朗诵起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我俩边聊边津津有味地吃月饼,有五仁的、莲蓉的、叉烧的……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双黄的,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极了!(3.“我”和弟弟边赏月边吃月饼。)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夜已深了,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回家了。这个中秋节真让我难忘,不知明年的中秋节会是怎样的呢?(4.结尾点题,“我们”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最佳学习点

选材:选材恰当。文章以“我”去奶奶家过中秋,“我”和弟弟吃完饭赏月的事为材料,写自己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材料准确恰当地为文章主题服务。

结构:文章开篇简单交代了爸爸不能和“我们”过中秋节,然后详细记叙了在奶奶家过中秋节时“我”和弟弟在天台赏月的过程。结尾点题,结构严谨。

中秋之月

人们常说正月十五的月亮是最美的,我有些半信半疑,于是就来到窗前想欣赏一下正月十五的月亮究竟有多美。

窗外的夜空是湛蓝湛蓝的,稀疏的星星闪着点点寒光,好像想要与月亮比一比到底谁亮似的。月亮先是金黄色的,徐徐地穿过一绺绺轻烟似的白云,向上,再向上。她身穿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玉盘似的脸,挂着温和的笑容,静静地望着大地。(对比手法,写出月亮的温柔、娴静。)

几朵银灰色的,薄薄的云绕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薄薄的轻纱翩翩起舞。(以云衬托月光。)月光如水般静静地洒向大地,像谁往地上撒了一大把碎银,大地上的一切都沐浴在银光之中,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朦胧。

啊,这是一种梦幻般的美丽!朦朦胧胧得让人心醉。月色皎洁,圆月当空。望着一轮满月,我惦念起不在身边的妈妈,情不自禁地默颂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情景交融,抒发感情。)

最佳学习点

1.本文巧妙运用了衬托手法,通过“闪着点点寒光”的星星、“薄薄的”云,衬托出了明月的温柔和皎洁。

2.全文语言流畅、优美,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尾借月亮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思念之情,并恰当地运用名句,抒情自然。

中秋怀乡

天凉叶落秋风劲,月满寓楼人已静。只身孤影独徘徊,东眺一片游子心。渴望那秋日的到来,聆听那美妙旋律,秋天多么让人心动啊。

鸿雁已去月独明,风吹落,叶飘零。秋雨不来,难润思乡心。回首见星东逝,更捎去,一份情。双耳但闻喧哗音,知音少,人难寝,岁月长长,吾与谁共行。会当临江踏昆仑,风云起,扬激情。

秋日的意浓情更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吟着烂熟的诗句,不知已在外地独自度过了多少个中秋佳节。有城市的喧闹,还有小镇的孤独;有动感的音乐相伴,还有舍内的温馨共眠;有与他人的同乐,还有寂静的独处。这一切只能将它作为记忆中的风景线,却难以让我感觉那佳节的氛围。渴望着一片境地,祈求着心中的伊甸园,宁静的背后,内心的快乐似乎呈星火之状,又起了燎原之意。

然而,时间的推移,心情的变化,这一切又在悄悄地变化。来到可爱的大草原,感觉那美丽大草原的气息,融入那草原的风情,身临其境,心中慢慢体会到了浓浓的温情。

告别热烈烂漫的盛夏,金黄的盖头悄悄罩上玉米高高的头顶;低垂的麦穗堆成麦场上丰收的喜悦、变成老人额头微笑的褶皱。

南飞孤雁的一声哀鸣,震落枝头无奈的枯叶;秋蝉的喧嚣惊落夜空晶莹的群星。露珠挂在干枯的草尖,折射朝阳斑斓的五彩。

无须把酒问天,中秋之月定会圆满迷人。

蕊寒香冷的秋菊,唤起怜香者无奈的感叹,想那昔日的黄巢定然未能遂愿。要不这冷面的美人,缘何依旧在劲风中受这难耐的孤独?

“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罩着浓浓雨雾,引起多愁善感者无尽的惆怅。秋,人生美丽而悲凉的篇章。

最佳学习点

1.语言悲凉。作者用悲凉的笔锋来写中秋节身处异地的逢节思乡的孤苦之情,与内容切合。

2.化用诗句。巧妙地化用《天净沙·秋思》等诗句,使得文章中的场景极具诗意和感伤。

中秋月儿分外明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不能像苏东坡那样举杯邀明月,只好手拿月饼站在阳台上,沐浴着这清爽的风儿,观赏这迷人的中秋之月。(学开头:开篇引用苏东坡的词句,使文章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意味。)

盼呀盼,那一轮金色的月亮渐渐地升起来了。一眼看见,好像就挂在河对面那高高的楼顶上。样子与日出有些近似,却没有太阳那炽热的光亮,淡淡的,凉凉的,还隐隐地带着些光晕,这倒更显出月的美来。月儿旁边倒是有些云,但不像朝霞那样灿烂,被月光朦胧地照着,就像那梦中的轻纱。轻纱中,稀稀落落地点缀着几颗星星,在月光之下,竟若隐若现,怪不得人们说“月朗星稀”呢,确实是这样的啊!(学方法:“淡淡”、“凉凉”、“隐隐”等叠词的运用,读起来有一种轻轻的感觉,生动地描绘出一个清幽的意境。)

渐渐地,月亮越升越高,看上去也越来越小,却越来越白,月光比先前亮了许多,照得大地一片明亮,那山呀,树呀,城市的高楼呀,看得清清楚楚。月光透过树的缝隙,在地面上洒下斑驳的影子。月色如水,树叶披着这温柔的水光,在微风中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草丛中,那不知名的虫儿也不甘寂寞,“叽叽……”“丁丁……”和着叶儿的低吟,好一曲浪漫的《月光曲》!(学描写:第三段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展现了月夜之美,令人陶醉。)

中秋的月儿是多么的迷人啊!听爸爸说,“十五的月儿十六圆”,明天,我还要继续观赏这美丽的月色呢!

快乐中秋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会读:以恰当的诗词开篇,十分新颖,足见小作者的文学功底。)的确,中秋节的前一天,奶奶就打来了电话,让我们去乡下过中秋节。(我会读:交代事情发生的缘起。)

我们到奶奶家时已经到吃晚饭的时间了。奶奶可热情啦,桌上的饭菜丰盛极了,有一只只大红色的龙虾,一块块烤熟的猪肉,还有绿油油的青菜、黄灿灿的玉米饼、白切鸡肉、红烧鲫鱼……这些都是我平时最爱吃的小菜。可是今天我无心品尝这些美味佳肴,因为我急着要去赏月。(我会读:连美味佳肴也无法让小作者静下心来,看来真的迫不及待想要赏月去了。)

好不容易等到天黑,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袋月饼就像兔子一样蹿到了门外。(我会读:“蹿”这个动词用得好,传神的表现了小作者的急切心理。)可是月亮被前面的房子遮住了,我急得上蹿下跳,连忙叫来了我的助手——爸爸来帮忙。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终于看到了月亮,月亮又圆又亮,好像还在走路呢!它把银光洒下大地,把黑夜照得如同白天一样明亮。定睛一看,月亮上好像真有传说中的嫦娥和玉兔呢!(我会读:对月亮的描写,朴素却充满童真的趣味。)我们拿出月饼准备对月品尝,这时妈妈提议:我们来说带月的诗句,说出了才可以吃月饼。我们都同意了。我先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妈妈说:“秦时明月汉时关”、“月落乌啼霜满天”。接下来该爸爸说了,可是他说了“海上生明月”,下面就说不下去了,就胡乱地说了句“十五月亮十六圆”,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中秋节真是一个快乐的节日。(我会读: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最佳学习点

引用诗词:小作者在开篇便引用了一句读者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仅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也让读者倍感亲切。

语言生动:文章虽短,但生活气息浓厚,遣词造句又准确传神,尤其是在描写自己想要赏月时的急迫心情,“蹿”、“上蹿下跳”等动词的运用尤为精彩。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