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谈谈古诗诗句

1.关于古诗的作文三年级

我喜欢古诗。

小时侯,经常浸泡在古诗的韵律里。每天晚上,听着录音机里播放的古诗,伴随着窗外蝉鸣声,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伴随着古诗,我诗意的生命开垦出丰美的田园。我会背的第一首古诗是《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我问爸爸“绿丝绦”是什么意思,爸爸说,“绿丝绦”是柳条垂下来像一条条丝带,就像妹妹头上扎的绿色蝴碟结,这就是“绿丝绦”了,哦,懂了。 我就这样一首首背了下来,读了许多有关春天的诗,“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春天阳光普照,江山秀丽,春风拂面,春风送来了花草香气,春回大地,泥土松软,燕子来飞飞去衔泥做巢,鸳鸯在暖和的沙地上睡着了,这一定是一幅非常甜美的春景图啊!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这首诗仿若把我们带到了黄师塔前,望着滔滔江水向东流去,心中的烦忧也随之而去,春风吹来,顿觉又懒又困,我明白了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 宋朝诗人王安石有一首《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南宋诗人朱熹《春日》中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同样是写春风,诗人一个喜,一个忧,两相对照,反映出两位诗人当时不同的际遇,不同的社会环境,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领悟了不同的写作手法。

古诗不仅给我的生命田园抹上了绿色,而且让我的心灵腾飞,融入那千年唐风宋词中,遥望天外云卷云舒,聆听海天相接处渔歌唱晚,更让我这个北方少年感受到了塞外大漠孤烟壮阔。 古诗,让我的生命丰富多彩!我爱古诗。

2.谈谈[古诗名句][作文]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3.题目是谈谈什么诗句作文三百字作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千百年来我们对唐诗都爱不释手.而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古诗是我国唐诗中的艺术珍品.让小学生读懂它,理解它的内容,让学生终身受益,是我们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的.在如何教好小学语文古诗的基础上,我有所感悟。

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例如教学《咏柳》一诗,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春天到来之际,你行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严冬过后,大自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秃秃的柳树,这时是不是有了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在学生想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问他们想象的情景,然后就导入诗文,指导他们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将诗文与他们想象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看似对柳树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作者很巧妙的笔法。全诗对树干和树枝树叶的赞颂,即对柳树的赞颂,虽然没有一个“柳”字,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他描写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和“细叶”这些柳的特征的描写。

推测出作者写的就是柳。原本光秃秃的柳树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当然是春风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作者赞咏春风中的柳树,其实就是赞咏了春风。

这棵树是这样,其他的树不是也一样抽枝发芽、绿叶成荫吗?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赞颂春风吹得树儿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音乐画画配合,创设意境 古诗文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

配乐朗诵诗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诗境的理解。

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歌唱,能让学生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雄伟悲壮。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反复配乐诵读,能让学生体会诗句清新自然的风格,语言的明白如话,感受到渔人于斜风细雨中那种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教师在进行配乐朗诵时,要适时地指导学生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高亢与低沉所表达的情绪与效果。在古诗文中,诗与画又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还应注重把诗画乐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 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1、巧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填写诗句。如,问学生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 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宋代诗人苏轼的《 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 2、按要求写诗句。

一是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如描写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夏天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是要求学生写出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字的诗各一句。三是写出带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的诗句。

四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别样红”,“竹外( 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

3、设计一些文学史常识的回答,如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大李杜”其中,李白被称为 “诗仙”,杜甫被称为 “诗史”,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抒发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4、让学生学写对联,感受成功的快乐。

如我出上联“鸟语花香添美景”,学生就饶有兴味地对出下联“风和日丽庆新春”或“风和日丽迎新年”。其他的训练还有很多,如:某理发店的对联是“虽说技艺不高,却是顶上功夫。”

某寺院的弥勒菩萨的对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等等非常形象的对联。

四、运用故事,点燃诗心 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更感兴趣。

如贾岛“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体现了古人对提字炼句的注重。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提炼。

还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骆宾王咏鹅的故事,王冕喜画墨梅,写诗咏墨梅的故事。

4.三年级的古诗

上册:《夜书所见》叶绍翁,《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王维,《望天门山》李白,《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下册:《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乞巧》林杰,《嫦娥》李商隐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望天门山

李 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长江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边:天边。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咏 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 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江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5.3年级古风古韵的古诗

】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2】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珑社稷,可笑却无君王命。 -3】凤凰台上凤凰游,负约而去,一夜苦等,从此江南江北,万里哀哭。

-4】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5】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6】夜雨染成天水碧。

有些人不需要姿态,也能成就一场惊鸿。 -7】你要记得,紫檀未灭,我亦未去。

-8】谁在岁月里长长叹息。 -9】汉霄苍茫,牵住繁华哀伤,弯眉间,命中注定,成为过往。

-10】红尘初妆,山河无疆。 最初的面庞,碾碎梦魇无常,命格无双。

-11】江南风骨,天水成碧,天教心愿与身违。 -12】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

-13】如是颠簸生世亦无悔。 -14】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15】那被岁月覆盖的花开,一切白驹过隙成为空白。 -16】褪尽风华,我依然在彼岸守护你。

-17】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 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8】你的路途,从此不见我的苍老。

-19】长歌当哭,为那些无法兑现的诺言,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终散作云烟。 -20】随你走在天际,看繁花满地。

-21】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22】你要记得,那年那月,垂柳紫陌洛城东。

-23】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 -24】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25】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 -26】清风湿润,茶烟轻扬。

重温旧梦,故人已去。 -27】染火枫林,琼壶歌月,长歌倚楼。

岁岁年年,花前月下,一尊芳酒。 水落红莲,唯闻玉磬,但此情依旧。

-28】玉竹曾记凤凰游,人不见,水空流。 -29】他微笑着,在岁月的流失中毁掉自己。

-30】还能不动声色饮茶,踏碎这一场,盛世烟花。 -31】红尘嚣 浮华一世转瞬空。

-32】我不是我 你转身一走苏州里的不是我 。 -33】 几段唏嘘几世悲欢 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34】经流年 梦回曲水边 看烟花绽出月圆。 -35】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

然,我长活一世,却能记住你说的每一话。 -36】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7】纸张有些破旧,有些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年万载的思念。

-38】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 -39】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40】握住苍老,禁锢了时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41】人永远看不破的镜花水月,不过我指间烟云 世间千年,如我一瞬。 -42】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43】虚幻大千两茫茫,一邂逅,终难忘。相逢主人留一笑,不相识,又何妨。

-44】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 -45】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4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47】看那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就像在我心中,你从未离去,也从未改变。

-48】就这样吧,从此山水不相逢。 -49】人天自两空,何相忘,何笑何惊人。

-50】既不回头,何必不忘。 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51】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忆。 有幸相知,无幸相守,苍海明月,天长地久。

-52】相见得恨晚,相爱的太慢,进退让我两难 缘过了远分,缘过了聚散,是否回头就能够上岸 -53】天凉了,凉尽了天荒 地老了,人间的沧桑。

6.三年级语文古诗

锄禾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7.谁有题目是古诗名句的作文

静夜思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望LZ采纳

8.以古诗改编的作文,三年级水平

我是把《清平乐.村居》改成作文的,希望能有帮助***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小村庄。溪的两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和荷叶。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阵风轻轻的吹过,荷叶翩翩起舞。瞧,溪里倒映着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那是谁呢?原来是溪前的一棵大柏树呀!柏树旁,一座低小的茅屋,藤条爬上了房顶,结了许多个大南瓜。屋后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树林。眺眼望去,那儿还种植这一大片的禾苗呢!

屋里,满头白发的老爷爷和老奶奶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老爷爷笑着对老奶奶说:“你哟,可真是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漂亮了哟!”老奶奶一听,可乐了,说:“甭说这个,是不是今天又做错了什么事,回来巴结我呀?”

这时,太阳已经在当空高照。

大儿子十分勤快,再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望着刚发芽的苗儿,大儿子甩了一把汗,高兴地说:“今年一定是个大丰收,到了秋天,我要给爹娘和弟弟们一个惊喜!”

二儿子正坐在大柏树下编织着鸡笼呢!他一边编织一边想:等到鸡笼编织完后,小公鸡便可以住进来,这可是它们既安全又舒适的家呢!

小儿子趴在溪边剥莲蓬吃,还喃喃自语地念叨着:“人间的佳肴,我给爹娘和哥哥们带个去!”瞧,他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如果对这份不满意,可以参考其他的资料:这是改写《所见》的。

这是改写《村居》的。

如果对这些不满意,可是继续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这是对本人的认同。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