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清照,我总会先想起这首歌的旋律——【长相思】。施人诚作词,SHE演唱,副歌部分的rap就是她最经典的那首【声声慢】的全词。尽管只是副歌的词,网络上还是有很多人听完这首歌询问这首词的出处。
“寻常语度八音律”这是她的诗中最经典的亮色。她的诗带着独有的韵律和节奏,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和谐悦耳,仿佛是可以唱出来的一般。
除了韵律感,我喜欢这首歌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施人诚对于这首词的情感把握。几乎把【声声慢】全词所含的情感变化,用另一种带着优美韵律的白话文,从现代女子的视角里唱了出来。
离开 人离了心不开
等待 等成迫不及待
不在 是现在不在 或永远不再
越爱 越怕 坠落悬崖
难捱 自从寂寞以来 青苔把泪眼都覆盖
心海 已心如死海 浪花再不开
尘埃 却又惹来澎湃
长相思 长几个夜晚
长相思 不如长相伴
若拥抱时光太少 太短 青春多荒凉
长相思 长不过天长
长相思 太长心不安
怕就怕春光灿烂成遗憾 意难忘
怕就怕春光灿烂到最后 只剩意难忘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少年得志的风光,只得一人心的爱情,丈夫早逝的孤寂,国破家亡的萧瑟,颠沛流离久病不愈的悲凉。可谓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尝尽了,晚年的她,唯一留下的只有思念了。歌词里每一句似乎都在诉说着风光背后的寂寞,长相思,思念的不仅仅只有失去的家人,早逝的丈夫,更多的还是对曾经太平盛世里那个无忧无虑的青春时光,还有那个风光无限享受酣畅淋漓生活的自己。就像是一朵烟花,绽放之后,剩下的只有黑暗和孤寂。
一生绝唱声声慢
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如同是丢了什么,我在苦苦寻觅。眼前的一切都是如此冷冷清清,我的心情更加愁苦悲戚。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时节,气候的忽冷忽热让我的身体久病不愈。虽然喝了几杯淡酒,也无法抵挡傍晚时凉风的寒气。正在伤心的时候,天上又有一群大雁,向南飞去。那孤独的身影,那凄凉的叫声,却是旧时的相识。
满地上落花堆积,曾经让我爱的黄花枯萎了一地,如今还有谁忍心去摘?守着窗户独坐,梧桐叶片落下的秋雨水滴,声声入耳,令人心碎,此情此景,又怎是一个愁字概括的了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在丈夫英年早逝,山河国破,自己失去了荣华富贵安逸生活,在战乱之中颠沛流离,加之自己和丈夫费尽毕生心血的【金石录】被奸人所骗的晚年,仿佛是天妒奇才一般,似乎想把前半生未遭受的不幸在后半生全部十倍百倍地加在这个曾经风光无限骄傲浪漫的女子身上。
这首词很多学者会认为是她临终之前的最后一首词(不算是绝笔,只是后人从她的现存的所有词里面选出的,最能代表她一生绝唱的词,按照时间,也算是去世之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词)
全词解读:
开头就是劈头盖脸的七个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也是本词最为人称道的,带着李清照词特有的韵律,但这首词我想在如此凄凉无助的场景下,也不是她刻意追求的韵律,而是自然而然随着愁感流露出来,不仅看出作为婉约派掌门人的才华已经深入词人的骨髓没有做作之感,更是代表了我想要去寻找,但是寻觅什么呢,也许我自己都不知道,这种茫然的失落感跃然纸上。没有爱人,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更没有之前把我捧到高处的追随者,冷冷清清的仿佛这个世界上只剩我一个人。长戚戚多忧惧,作为一个女子,我何以沦落至此,多么凄惨……
伤心的人看什么景色都是充满忧愁和悲伤,本来想借酒浇愁,结果两三杯淡酒不仅无法帮助我消除心里的忧愁,也无法帮我这幅病体带来些许温暖。抬头看见燕群,孑然一身的词人自然只看孤雁,原本在李清照之前的诗词里,大雁曾经是帮她传达爱情和思念的信者,就像【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般,替她给丈夫带去思念。再看看现在,自己不再是那个沐浴在爱情中的幸福女子了,旧时相识的大雁再现,而自己已不再是当年心境了。
抬头看孤雁,低头看黄花,黄花也已不再是【东篱把酒黄昏后】的潇洒浪漫了,只看见满眼的萧瑟,花儿支离破碎,看花儿的人面也是如此憔悴不堪。本想这样安静的枯坐到天明,谁料晚上突然下起秋雨,自己的眼泪也像着秋雨一样淅淅沥沥,止不住往下流,最后感叹一句,此情此景,还有什么能表达出我的悲伤和凄惨呢?一个【愁】字怎么可能概括呢?
一生爱写“愁”的女子,声声慢是她“愁”最浓之诗
李清照是最会写“愁”的女词人。她和南唐后主李煜被合称为“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意在表明他们两人的词总会带着对人生对命运的痛诉,愤懑,不安和忧愁。
但这首词的【愁】不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里面,对远归丈夫的思念之【愁】,也不是【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的闺阁少女怀春寂寞之【愁】,不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对人生的怅然之【愁】;亦不是【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远离家人,佳节倍思亲之【愁】。
而是回想起一生,半生荣华骄纵,半生凄凉落魄,唏嘘不已而无人倾诉之【愁】。梁启超曾在读完这首词之后评价到“这词是从早到晚一天的实感,那种茕独凄惶的境况,非本人不能领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跟咽下”
李清照出生于北方,生活于南方,她的身上有着江南女子的温婉和北方女子的热情,她清高但不孤傲,豪放但不张狂,她的灿烂人生可以说是起于她身边的人,她的家人,她的爱人,赏识她追捧她的人们,她的凄惨人生也是起于失去这些人。所以我一直认为她是害怕寂寞的人,而寂寞也是促使她诗意大发的根本原因,所以她才会把各种景物在诗里都写“活”,写成有生命会听懂人语的精灵,因为这样,才会有可以陪她说话和玩闹的精神寄托。
因此,在靖康之变之后,她开始发现,身边的亲人和爱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怀揣着丈夫毕生心血的她,一个弱女子在乱世中东奔西逃,感到孤独,无助,茫然无措,身边竟没有任何一个可以倾听可以帮她分担忧愁的人在。尤其是被张汝州趁虚而入,表面上是仰慕的追求者,事实上就是看上了她随身携带的金石彝器,千方百计哄骗她结婚,也是为了在她无防备的时候把这些宝贝据为己有。最后东窗事发,唯一她以为能在战火中给她温暖的人也是一个卑鄙的小人。至此后半生已无半分希望可言。人生最可怕的就是茕茕孑立走到最后。
因此,我喜欢歌曲【长相思】的意境。她的一生就是这样,后半生被迫在寂寞中度过,只能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哼唱相思之情。也许她的快乐都已经随着那些离开的人消失了,青苔把泪眼覆盖,连哭都哭不出来,等待也不知在等待谁的未来,再灿烂的春光到最后也终会过去,心成死海,一个人如此辛苦坚持着,到了最后,也只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只剩意难忘……
如烟花寂寞的女子
说到李清照,总有很多人会把她和张爱玲相比,而一个冷心冷情,一个热心热情,都是年少以才情名动一时的“才女”。带着那个时代女子少有的孤傲,自负,却又浪漫,追求自由和无拘无束。但读完这首词,回想起李清照的一生,总让我想起陆小曼,她们的身世居然如此相似。都是出生名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少女之时才学冠绝京师,因此自恃清高自傲,爱玩爱闹,有幸的是一生有一个可为爱人可为知己可为灵魂伴侣的丈夫,无奈都是爱侣早逝,被迫在国仇家难里成长,成才,升华人生的理想和抱负。后又因世事无常,无可奈何下嫁别人,后半生都在替丈夫整理未完成的著作/诗集。只以这件事作为支撑自己熬到生命的最后。
说这首词写出了李清照的一生我觉得很恰当,作为她一生的绝唱都是毫不夸张的。一生都在寻寻觅觅,寻到了什么丢失了什么,只有她自己知道,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而从一个爱读她诗的人来说,她的寂寞并不全是坏事,至少因为她的寂寞,她的诗才能千古流芳,尽管她如烟花一般在历史的洪流中消逝,但她的作品却能像松柏一样万古长青。让现在更多寂寞的人,能在她的笔下找到自己的寄托。就像那句话所说——
寂寞是精神领域最为素雅的一笔,当追求事业的坚贞自心灵深处溢于钻研之中,自我的孤芳自赏便如花开的幽香,诠释着人性的美。与生俱来的所有浮躁被模糊淡忘成弃后,重现芬芳的心灵花香,便细细的品,细细的孤独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