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古诗(永遇乐原文及注释诗意)

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词人,他的爱国情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一生以英雄自许也以英雄许人,其作品“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的英雄抱负。辛弃疾是对中国文学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抒写的爱国思想,在中华文化史上熠熠生辉,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故土已为金兵所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与苏轼并称“苏辛”。

北宋的词人主要分为两大派,豪放派和婉约派,我最喜欢的豪放派词人是辛弃疾,辛弃疾的豪放是最不做作的豪放,辛弃疾的豪放是任何不能模仿的。辛弃疾是一位爱国词人,他的爱国情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辛弃疾本身的文学功底和年少打仗的军人豪爽,让他的词作自成一家,就是辛词,引领一代潮流。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是辛弃疾最爱国的一首词,爱国情怀高涨,但是却无门报国,非常悲痛。作者陷在梦想和现实的矛盾中非常痛苦,实在难过。全词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上片借古谈今,辛弃疾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位功成名就的将军,所以他想到了三国时期的英雄孙仲谋,江山还在,但是英雄到哪里了呢?不管是英雄还是曾经辉煌的舞榭歌台,都被无情的风雨摧残的不见身影。

下面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对英雄刘裕的佩服,现在所见的普通草树和房屋,曾经是英雄的驻扎地。曾经的辉煌现在满是苍凉。想到刘裕当年打仗,气吞万里的山河气势,刀光剑影的戎马生活,辛弃疾非常向往这样的生活,报国是辛弃疾一生的追求。

下片是借古讽今。元嘉帝本来也想建功立业,封狼居胥,但是因为轻率行事,最后却是仓皇逃命的下场。接下来是辛弃疾对自己年少时的回忆,当年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四十三年前在在扬州征战杀敌,多么尽兴。但是往事不堪回首,看到百姓们供奉佛狸,喧杂的社鼓声神鸦的叫声,让辛弃疾感慨很多。

辛弃疾已经年老,但是打仗的能力还在,就像当年的廉颇一样,被人怀疑能力。辛弃疾听到朝廷要北伐,非常激动想要报国,希望可以重用自己,但是谁能记起年老的辛弃疾呢?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问题,对于一一个年老的将军来说非常残忍,让人泪流满面。

读完整首词,心痛到无法呼吸,首先钦佩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但更多的是为这位爱国的将军难过。永远怀念他。辛弃疾的一生是面对山河破碎、南北分裂的年代,“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梦寐以求抗御外侮、恢复统一的一生。

在他出生前十三年,北宋王朝已沦亡在金奴隶主贵族的铁蹄之下;他出世的第二年,南宋王朝与金国订立了可耻的“绍兴和议”。“和议”划定东起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为宋金疆界,岁贡金国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宋高宗赵构乞和媚敌竟至于奉表哀告:“既蒙恩造,许备藩国,世世子孙,谨守臣节”……这是一个充满血泪和耻辱的时代。

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的辛弃疾很早就有起兵抗金的抱负。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又一次大举南犯。河北山东的广大人民从后方聚兵痛击侵扰者,牵制着金军的南下。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乘时自奋”,组织了二千人马投入耿京的义军。不久,耿京被叛徒谋害,辛弃疾怀抱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宏愿来到南方。谁知,却从此中断了他沙场杀敌、重见中原父老的机缘。在南归后四十五年的漫长岁月里备遭打击,屡被贬斥,辛弃疾几乎有一半的时间罢黜闲居在江西上饶的带湖和铅山的瓢泉,最后饮恨而逝。

辛弃疾一生都在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不懈的斗争,他的文学创作也密切地联系着他的情感和理想。可惜晚年有心报国,无力回天,空余爱国之心、徒有报国之志。尽管辛弃疾的爱国与忠君仍难能离析,一如封建时代别的士大夫那样,有本身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吸取爱国主义的思想。辛词的那种矢志不二的爱国之情志,正是我们今天应该汲取的精华。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9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9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