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11课《岳阳楼记》语文书练习参考答案
二、参考答案:
这两段是拟写游人的“览物之情”。第3段以转接连词“若夫”开始,含有假定意味,格调低沉。这一段描绘了一幅“洞庭风雨图”:“淫雨霏霏”,写阴雨连绵不 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写风大浪高,令人生畏;“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写风雨天的晦暗;“樯倾楫摧”,写舟船覆灭的景象;“暮暮冥冥,虎啸猿啼”,写环境的阴森恐怖。 第4段以转接连词“至若”开启,虽然也含设意味,但格调转高。这一段描绘了一幅 “洞庭春晴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写春风和煦,日光明亮,水面平静:“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写水天一色,浩瀚无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写飞鸟与游鱼的欢快;“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写植物的繁茂;“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写湖上烟雾消散,明月朗照;“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写月映湖水,金色玉光;“渔歌互答”,写渔人之乐。这两段 景物描写,是作者在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虚拟体验,具有高度概括性质。作者的心境,呼应 着景物,与游人共悲欢。第3段,表现出远滴的悲苦、郁闷之情;第4段,表现出心旷神怡、遗忘得失宠辱的乐观情怀。
三、参考答案:
从全文看,本文写景、抒情、议论是融为一体的;具体而论,又表现出鲜明的层次性、表现出写景的独立,和议论与抒情的融合。如第2段概写洞庭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第3段写洞庭风雨、第4段写洞庭春景,后面都接以抒情;第5段则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抒情色彩,然后又接以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文章最后又归于单纯而烈的抒情——“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样、写景与议论抒情相互映衬,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参考答案:
“迁客骚人”的观物之情是阴风苦雨则悲,风和日丽则喜。“古仁人”则不然,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忧民忧君之心不改,具有“先忧后乐”的伟大襟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治国安邦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是对儒家传统的“与民同乐”观念的发展,更具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苦己为人的奉献精神。
五、参考答案: 1.同“嘱,嘱咐, 2.完备,详尽。 3.至,到达。 4.迫近。 5.国都
六、参考答案: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为:“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诗人先写登楼远眺,山水苍茫;再以灵动之笔,写“雁引愁心”“山衔好月”,进而想象醉卧云中,起舞 翩翩,表现了乐观旷达的情怀。
杜甫《登岳阳楼》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人以 “昔闻”起笔,引出“今上”,在今昔对比中,寄寓了无限感慨;再从地分吴楚、势吞星月方面写洞庭湖的浩瀚广大。诗歌后半部分抒发了漂泊无依、老病孤苦的情怀,读之令人怆然。
陈与义《登岳阳楼》诗为:“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 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诗人先写眼前所见之景:洞庭之滨,江水之西,旌帘在望,夕阳迟迟;再写洞庭湖分割吴蜀的地理位置,抒发了国破家亡后颠沛流离之苦,表现了吊古伤今之悲,颇得杜诗神韵。
===============
九上第11课《岳阳楼记》重点问题解答(先背后默)
(1)作者在第三、四自然段描写洞庭湖凄凉之景、美丽之景的目的何在?
答: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在对比中突显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从而表明作者的政治抱负;希望自己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迁客骚人在什么环境下有什么样的情感?)
答:“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为个人的遭遇或外物的触动而变化。他们看见阳光明媚,月夜晴好的景色,就会心情愉悦。他们遇到阴雨连绵,凄凉萧条之境,就会想到个人的遭遇,进而感怀悲伤。“古仁人”的忧乐与个人进退荣辱没有关系,他们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为人民安居乐业而快乐。
(3)作者详写登楼者面对不同景色而产生的悲喜感情,其目的是什么?
答: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是为了引出下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并与之形成对比,表现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
(4)古仁人何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旷达的胸怀?
答: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见他们的“优”和“乐”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为人民安居乐业而欣然快乐。这就是作者强调的古仁人之心。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范仲淹怎样的思想境界?
答:表明自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的思想境界。
(6)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答:作者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含蓄地表达了自我勉励之意。感慨当今具有“古仁人之心”的人越来越少了。同时劝勉友人,希望滕子京也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在高远。
(7)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表现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
(8)结合第3、4段具体语句谈一谈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见语文书课后练习二
(9)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答案见语文书课后练习三
(10)“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