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日杜甫诗译文和配画(腊日诗文赏析及全文解释)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

腊八节,俗称”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在这天有祭祀祖先和神灵,诉求来年丰收吉祥的传统;今有各地喝腊八粥,吃腊八面、腊八蒜的习俗。

岁终之月称”腊”,”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辞旧迎新的意味。因而,常言才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可见人们对腊八节的重视。

因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腊八节从来就不吝啬各种溢美之辞,毕竟岁终之月了,腊八节的到来,预示着年关将近了,也预示着大家可以回家团圆过年啦。

杜甫的《腊日》便将腊八节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腊日》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佳节之于任何人,都是异常兴奋的,因为彼时可以和家人举杯庆祝、欢乐团聚,能感受浓烈久违的亲情和让人无比眷恋的天伦之乐,人生如此美好,夫复何求呢?

杜甫本就是相当恋家、顾家之人,面对腊八这样的传统民俗节日,自然是非常注重,又欢喜雀跃的,因为可以回家团聚啦。我们可从他的字里行间感觉他的欣喜之情。

图片来自-免费正版图片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往年的腊日里,天气还异常的寒冷,温暖离我是如此的遥远啊;但是今年的腊日却格外不同,气候温暖,冰冻全消。难道真是今昔腊日的气候差异大吗?往年寒冷,今年暖和?

不,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杜甫对腊八的些许欣喜,因为有了欣喜,故而才让他觉得连天气也暖和了,正是因为他想象着家庭的温暖。这里更多的应解读为,腊八节带给了杜甫对归家的向往和憧憬。

侵凌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侵凌”出自《史记》:”炎帝欲侵凌诸侯”;”萱草”出自《诗经》:”焉得萱草”,萱草是一种种在后院,让人忘记忧愁的草,又称”忘忧草”,杜甫这里意指他已经忘记忧愁、难以抑制喜悦了;”春光”出自《魏武纪》:”缴必恐漏泄。”梁元帝诗:”徒望春光新。”这里自然指杜甫感觉到了春意。

这两句不仅频繁用典,语句优美,还体现了杜甫心中的温暖”春意”。冬天虽然寒风肆虐、雪色茫茫,但是冰雪也在逐渐的消融啊,竟显露出了绿绿的萱草,以及那嫩绿的柳条,春光怎么也藏不住了,春意悄悄的来了。意境竟与“一枝红杏出墙来”雷同,让人感受到了春色。

杜甫在首联写的是”暖意”,颔联写的是”春意”,他的欣喜之情真是溢于言表啊,他对传统佳节完全没有任何抵抗力,其实应是对家没有抵抗力。

图片来自-免费正版图片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在这样的腊日里,应该纵酒狂欢欢度良宵啊,不,还是准备辞朝还家吧。杜甫的情感是层层递进的,欣喜之情也是在逐渐升级,家对杜甫来说,就是一种召唤,回家一直是他一生的主题。

杜甫的这两句颈联,让我联想起他的生平第一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的《腊日》虽不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欣喜若狂的心情”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却也是喜不自胜,甚至还想放弃官位、辞职回家;还有,两者兴奋的点不一样,前者是节日归家,后者是战争胜利归家乡。

话说杜甫真的是性情中人,但他的心情我们都能体会。谁没有过离乡背井、外出打拼的经历,还曾一度要辞职回家、结束飘泊呢?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但此时此刻,我感念着浩荡的皇恩,不能随便离开啊。杜甫的前三联,欣喜之情已达顶峰,然在尾联,却是笔锋一转,情感倏然跌落,把不能辞职回家、不能随便离开的无奈心情写得让人无比怜惜,让读者也感同身受,心也跟着纠结和疼痛起来。

有家不能归,有节不能回,这是多么的无奈啊。我们说杜甫顾家恋家,家于他而言,永远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与国家、皇帝比起来,他显然会选择后者。因此,他时常忧国忧国、沉郁寡欢。

即使面对这样的腊八佳节,杜甫也只能诉诸于笔端,用文字温暖着心灵。但不管怎样,腊八能带给杜甫温暖和欣喜,他的这个冬天便也不会再寒冷,也是一件小幸事。

在腊日里同样能感受春意的还有陆游,他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这样写到: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唯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更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陆游的腊日诗同样唯美:腊月的微风里已经微微有了些许春意,因时而动拄着拐杖散步路过邻家。看到邻家的柴门里面炊烟袅袅,野外水边耕牛的脚印重重叠叠。体弱多病需要的只有药物,没有徭役征召所以赋闲在家。今天邻居送了我腊八粥,越发觉出江边小村春的气息。

陆游的诗里更多的是腊日带来的”暖意”,一是有微风、有炊烟,春意盎然微风暖。二是有赋闲邻家、有腊八粥,腊日佳节人情暖。可见陆游对腊日佳节也甚是喜欢和重视,心情格外畅快,因而喜不自胜、寓情于诗。

自古至今,腊八一直为人们重视和喜爱,文人墨客也从不吝啬溢美之辞,还有清代夏仁虎的《腊八》: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从上到下,从朝廷到民间,腊八风俗从未曾改变。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沧海如何变桑田,祖宗先贤们留 下的传统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壮丽瑰宝。

她带着诗歌的韵致和优美,穿越秦时明月汉时关,走过唐诗宋诗,历经每个飞雪的清晨和薄雾的黄昏,永远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