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原文逐句翻译(谏逐客书翻译及原文)

一、背景介绍: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公元前 246 年)(《史记·李斯列传》)

秦国宗室贵族借韩国派水工修灌溉渠,阴谋消耗秦的国力,谏秦王嬴政下令驱逐

客。秦王读了李斯这一奏章,取消了逐客令。

二、文本分析: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

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谏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游:外出求学或求官。

间:离间。

请一切逐客:请逐一切客。

议:商议,讨论。

过:犯错误。

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

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

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

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

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城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

之西面事秦,功施( )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

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

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

也。

并:合并,吞并。

殷:盛,众多。【引】富足,富裕。。

用:任用。

服:穿(衣服)。【又】佩戴。

获:猎得禽兽。【又】俘获,缴获。

举:攻下,占领。

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

拔:攻取。

制:禁止,遏制。

施:蔓延,延续。

负:愧疚,对不起。

却:推辞,不接受。

内:通“纳”,收容,接纳。

秦穆公任用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五人——霸西戎。

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秦惠王任用张仪——连横。

秦昭王任用范雎——杜私门。

秦国逐渐兴盛壮大的四个关键节点,都是因为秦王重用了客。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 )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 )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壁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魏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 )騠( )不实外厩( ),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 )之珥( )、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 ),弹筝搏髀( ),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致:招引,引来。【引】取得。

随、和:随侯珠与和氏璧。

纤离:马的名字。

鼍:扬子鳄,也叫“猪婆龙”。

傅:通“附”,附着,靠近。

玑:不圆的珠子。

珥:用珠玉做的耳饰。

搏:拍,打。

髀:大腿。

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太阿之剑,纤离之马,翠凤之旗,灵鼍之鼓。

夜光之璧,犀象之器,郑魏之女,骏良駃騠,江南金锡,西蜀丹青。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窈窕赵女。郑、卫、桑间、韶虞、武象。

比喻论证:别国之物能用,别国之人也能用。

几类物品,越来越不稀有贵重,却越来越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最后由物品转到了音乐(礼的象征),由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

这些物品出产的地域非常广阔,正是秦王嬴政想要吞并的天下。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

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

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

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寇

兵而赍( )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者,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

之令,复李斯官。

粟:谷子,去皮后称为小米。【泛】粮食。

兵:①兵器,武器。②军队。(两种解释都说得通)

让:辞让,拒绝。

择:选择,挑选。

就:完成,达到,成就。

无:不分,不论。

黔首:战国及秦代对平民的称谓。

籍:通“借”。

赍:供应。

对比论证:不逐客能成就霸业,逐客就是为敌人贡献力量。

总结:回到问题本身,用“而愿忠者众”一句表明心迹,打消秦王疑虑。

三、结语

1.这是一篇极其典范的议论文,逻辑清晰、环环相扣。事件结果是秦王被说服,

可见这篇谏书的成功。

2.但李斯并不真心认同“不应逐客”,此事大约 13 年后,李斯残害同门韩非子,

理由就是韩非子是韩国贵族,不会一心向着秦国。由“反对逐客”到“赞同逐客”,

这个过程中李斯始终是把自己个人利益放在首位。

3.李斯最后的结局是被更加小人的赵高所害。

 作文小技巧

1.议论文结构:

开头:开门见山,亮出观点。

中间:分论点+论据(讲故事)。讲故事的核心在于阐释。

结尾:总结。回到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

典范议论文推荐:《谏逐客书》(李斯)、《谈骨气》(吴晗)

2.行文时尽量不同相同的词,可用同义词代替。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