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纳兰性德赏析(长相思古诗翻译及赏析)

作者及背景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朝初年著名词人。他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赐进士出身。因称圣意,屡受恩赏,为康熙御前一等侍卫,以英俊威武之身书写风流斯文之词,是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

纳兰性德虽出身显赫却淡泊名利,虽深受器重却厌恶官场,他工于诗词,豪放婉约舒放自由,王国维评价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纳兰性德于1685年7月1日英年早逝,年仅三十岁。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公元1682年云南平定后,康熙帝于二月十五日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年仅27岁的纳兰性德随康熙帝出行,二十三日仪仗队出山海关,塞上气候寒冷风霜凛冽,如此苦寒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温暖之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长相思》。

注释

长相思:词牌名。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关外。

:军营的帐篷。

: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形容风雪交加。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白话译文

将士们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队伍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很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吃紧雪花乱舞,嘈杂的风雪声吵碎了我思念故乡的酣梦,千里之外温暖的家中啊哪里有这般聒噪的声音!

赏析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写情缠绵悱恻,情真景真,意境天成。其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上片写行程之劳。开篇叠用“一程”,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路途的遥远和行程的艰辛。大队人马,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风餐露宿,走了一程又一程,一直向山海关方向进发。

词人因为思念家园,望断迢迢山水不见故园影踪。借描述行军的情况而写心情,表达出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

“夜深千帐灯”长途跋涉的将士在旷野上搭起帐篷,夜深人静“千帐”内却灯光熠熠人不能寐。严迪昌《清词史》:“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是怎样情味?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自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下片写思乡之苦。叠用两个“一更”,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塞外狂风料峭冰冻雪寒的景象。天寒地冻之夜,行者乡思情烈。

“聒碎乡心梦不成”一句呼应上片的“夜深千帐灯”一句,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寝的原因。铺天盖地的暴雪扑打帐篷的聒噪声声声入耳,聒碎了辗转难眠的词人愁肠百转的思乡之心。

“故园无此声”,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风雪聒噪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词人将眼前塞外狂风暴雪肆虐的苦寒之地,与故乡钟灵毓秀的京都进行比较,更直白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全词上阕写面,铺陈壮观;下阕写点,描摹心情。词人以白描手法,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不显雕琢,融细腻真切的情感于雄壮的景色之中,通过山,水,风,雪等大的物像,来表达细腻的思乡之情,集豪放婉约于一体,笔调缠绵。

纳兰词,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相融合,凝炼出中华词坛上一颗神韵俱佳的璀璨明珠,永远闪耀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之中。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