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赏析及注释分享(从军行古诗意思解释)

话说在初唐时期,有个闪烁着熠熠光芒的男子天团,他们都是少年勤奋好学,天资聪颖,以文才取胜,并在推动唐诗的发展上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这个天团由4人组成,他们就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王勃和骆宾王,我们在前面的文章里都有所了解。今天要讲的是”初唐四杰“里排名老二的杨炯写的一首诗。

(1)西京:指长安。

(2)牙璋(zhāng):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此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3)凤阙:汉代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因此这里的凤阙是指皇宫。

(4)百夫长(zhǎng):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关于五律

整首诗翻译过来,就是:

边塞敌军进犯的报警烽火已经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情自然不再平静。

将帅辞别皇宫,领命率兵出征;精锐的骑兵包围了敌军的营寨。

大雪弥漫,使得旌旗的图案都暗淡失色;风声呼啸中夹杂着进击的咚咚鼓声。

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这首诗的题目”从军行“是乐府旧题,有不少诗人都用这个标题写过边塞诗,比如骆宾王、王昌龄、李白等。

首句”烽火照西京“,表明边防的军情紧急。

现代社会有移动通讯、卫星定位等一系列军事侦察联络方法。但在古代,跑的最快的只有马,一般通讯靠信使快马加鞭,遇到敌军进犯这种紧急情况怎么办呢?

边疆离京城千里之远,等送信的骑着马跑到皇宫,估计城池早就被攻陷了。因此,古人发明了一种传递紧急军情的办法,那就是在高岗上隔一定的距离(一般是十里)建一座高台,如果白天敌人来犯,就燃起浓烟报警;如果是晚上敌军来犯,则点燃明火。

其他烽火台看到烟火的信号,也赶紧燃烟点火,这样台台相连,情报就能很快的传递出去了。

当得知敌军进犯边疆的消息后,诗人是什么样的反应呢?这就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心中自不平。“国家兴亡,匹夫有则,”自“字表达了诗人油然而生的爱国情怀和对敌军犯我边疆的愤慨之情。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的是将领率军出征的场景。这句用“牙璋”“凤阙”体现严肃、庄重的感觉。我们好像看到身披铠甲的将军从皇帝手中郑重地接过兵符,立下军状令,然后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奔赴前线的场景。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场景一下子就移到了战场上。这句体现了我军将士的骁勇善战,直捣虎穴,战果辉煌,敌军成为了瓮中之鳖。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这里是借用了西汉名将卫青破匈奴的故事。

卫青原来是平阳公主府中的一个骑奴,负责保卫公主的出行安全。汉武帝因宠爱卫青的姐姐卫子夫,爱屋及乌,就把卫青也带在身边,还给他封了官。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大军南下,打到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派了四路军队去攻打匈奴。其中两路都战败了,飞将军李广率领的一路也无功而返,

只有卫青率领的那一路军队,直接深入敌军的腹地,包围了匈奴用来祭拜的圣地——龙城,杀敌近千人,取得了汉匈战争中第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因此这句也表达了诗人相信我军出征必胜的信心。

第五、六句“雪暗调旗画,风多杂鼓声”,则是描写战争环境的残酷和艰难。大雪遮天蔽日,北风呼啸而过,将士们就是在这样的艰难险阻中与敌作战。

战争如此残酷,环境如此恶劣,却动摇不了作者保疆卫国的决心和意志。最后一句“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就是抒发了诗人愿意投笔从戎、驰骋沙场、矢志不移的情感,也刻画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的形象。

整首诗共四联,除了首联,其余三联都对仗工整,读起来很有气势和节奏感。短短40个字,用最有特色的景物完整地叙述了一幅从军情告急到战争结束的宏大篇章,场景跨度大而不乱。

这首边塞诗写得如此雄浑刚健,那作者杨炯是不是曾经有过军队作战的经验呢?

实际上,杨炯从来没有过军旅生涯。

杨炯十岁的时候就中了弟子举,也就相当于进了北大天才班。十一岁时在弘文馆等待诏命。哪知弘文馆的冷板凳一坐就是十六年,杨炯的心情那叫一个郁闷啊。但又有什么办法呢?即便不满,也只能继续等下去。

因此在这期间,他写了一些文章如《幽兰赋》来表达怀才不遇的情绪。

要当官就得主动出击啊。676年,杨炯参加了一场选拔人才的非常规考试后,被派到秘书监做校书郎,也就是在国家图书馆做做校正的工作。

真的是才高而位微,换了别人,可能就辞职不干了,比如王勃的叔爷爷王绩就是不满才华得不到施展而三进三出。虽然心有不满,但杨炯还是兢兢业业地干好本职工作。

终于上天不负苦心人。杨炯的伯乐终于被他等到了。

681年,中书侍郎薛元超,也就是当时的宰相,推荐他到崇文馆教书。崇文馆那是当朝太子主管的皇家贵族学校。杨炯的才华被太子李显看重,就让他做了太子府的主管。

杨炯终于等到了他的高光时刻。

可惜好景不长。杨炯有个堂兄杨神让,参与了徐敬业讨伐武后的起兵,叛乱失败后被杀。杨炯也因为和他是亲戚受到牵连,被贬官到四川。

好不容易做到任期满了,杨炯回到洛阳,做了个教员,教导宫中的人认字算数。后来又被调到盈川做县令。

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当地老百姓自觉给他打五星好评。他死后,还给他塑像建庙,供奉他。

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一,当地百姓都要搞祭祀活动,以求杨炯在天有灵,保佑民众丰衣足食,四季平安。

杨炯虽然没有实现投身军旅保疆护国的理想,但最终坚持本心,恪尽职守,护得一方百姓安居乐业,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精忠卫国吧!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