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的下一句(唐诗赏析杜甫原文)

唐代是一个诗的天堂,几乎到了迎往送来无处不能成诗的地步,因此诗歌的题材也大大扩大了。其中一种,和我今天介绍的这首诗有关,即社交类的“求人诗”。

这类诗,最大的特点便是带有明显的求人姿态,处理不好,很容易为人诟病,写的太露,显出阿谀奉承、贬低自己的寒酸,写的太傲,又不能被当权者所接受。但其实很多人都写过“求人诗”,包括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等大诗人。今天我们便来介绍杜甫的一首,也是杜甫同类题材中最好的一首。

一、写作背景

杜甫曾经困顿辗转十余年,也写过许多求人援引的诗篇,而在这些诗中,最好的一篇,当属下面这首长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首诗虽然是一首求人引荐的诗篇,但是在诗圣笔下,却能够做到不卑不亢,既能将自己胸中郁积表现出来,又能将自己心绪表露其中,读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唐玄宗天宝七年,即公元748年,当时杜甫身在大唐的都城长安,自杜甫24岁科举考试失败之后,这已经是第十三个年头了。当时,韦济正担任尚书左丞,其实在这首诗之前,杜甫还曾赠给他另外的两首,希望能够得到这位韦左丞的提拔,但是,韦济虽然很欣赏杜甫的才华,却没能给他实际的帮助。

当时已经在长安困顿了三年的杜甫,处处碰壁,有才难伸,有志难成,青年时代那种“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气概已经消磨殆尽,当他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我们可感受到,诗圣杜甫的那种满腔牢骚和悲泣,在这首诗中喷洒、发泄而出,震人发聩!

全诗虽然很长,但是写得十分精彩,录之如下: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歘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小注:(1)邕[yōng]:本意是被水环绕的都邑,此处是人名;(2)歘[xū],快速;(3)踆[cūn],忽走忽停的样子;

二、艺术特色

杜甫的这首诗,将自己激愤不平、胸中郁结和着满腔血泪,全都表现了出来,写的如泣如诉、直击人心。

细细品味全诗,杜甫运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两种:第一,对比;第二,沉郁顿挫。在对比中更显得抑扬顿挫,在抑扬顿挫中对比更加鲜明。可以说,这首诗,是杜甫这种“沉郁顿挫”风格的最早的一个名篇。

这首诗中的对比,有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比如开头两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这种强烈的不鸣之感,劈空而下,大有振聋发聩之音。一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像自己这样有着抱负和理想的正直的读书人,却得不到重用,甚至挣扎在饿死的边缘。这种开门见山的叙述,既是揭示全篇主旨,又是批判当时那个社会贤愚不辨的黑暗。

除了自己与他的对比之外,还有今昔的对比。杜甫在开篇明旨后,便大写自己少年时的才气,以对比现在的穷困潦倒。而这一对比,足见杜甫的一腔悲愤,他用了整整24句的篇幅来书写,当真是抒发的淋漓尽致!

从“甫昔少年日”“再使风俗淳”,写自己的才学出众、抱负远大。写文章下笔如神,写诗作赋可以与杨雄、曹植匹敌,而因为自己的博学多才,当时文坛上的领袖李邕、王翰等人争相与之结交,而自己的政治理想,更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当真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

然而,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却感情一变,写自己才大受辱,与前面自己的才气形成鲜明的对比。杜甫长期混迹都城,却总是遭到纨绔子弟的白眼,遭到权贵门人的鄙视,甚至连朝廷主持的考试,也是李林甫一手策划的骗局,这种打击和对人才的辱没,对诗人而言,无疑痛苦非常。

所以在这种打击之下,杜甫再也不能忍受,决定离开。可是,杜甫的心情还是复杂的,他对韦济表示了感激,“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可是希望的落空又让他不得不去,可是就这样离去,又让诗人觉得可惜,因为自己的理想还未达到,自己还是有些恋恋不舍。

坎坷的人生之路,在杜甫抑扬顿挫的笔下写来,尤其感人。最终诗人的骨气还是战胜了一切,他虽然欲去不忍,可最终还是“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他要飞,要像白鸥那样引弄万里波涛!

三、评价

可以说,历代许多人都对杜甫这篇感情丰富、艺术风格成熟的作品进行了评价,且评价极高。

比如方东树评价说:“思深意曲,极鸣悲慨”;

浦起龙评价结句说:“一结高绝”;

仇兆鳌评价说:“词气磊落,傲睨宇宙,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

杜甫年少豪气勃发,即便是科举失败,仍然吟诵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之句,然而,等作者经过了尘世的磨砺,被现实摧残之后,虽然志气不改,但是却夹杂着苦闷之情。

他虽然表现了十足的不屈服,但是却对未来表现了前途未卜和无可奈何的叹息。

这首诗,运用对比和顿挫的艺术手法,句法上骈散结合,一气呵成,于朴素语言中见感情之真挚,道尽了世态炎凉和杜甫所受的精神打击,苦闷之情、无奈之意,沁入骨髓,让人读来一唱三叹。

这一切,都代表着杜甫诗歌艺术上的功力日趋成熟,也代表着,抑扬顿挫笔法的杜甫式特色,终将会流传万世而不朽!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