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感古诗原文(关于月亮表达思念的诗句)

笔者相信,多数唐诗的爱好者都会知道,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王”白居易。

笔者记得在少儿时,最喜欢读白居易的诗《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且还有《长恨歌》:“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的诗,不仅题材广泛,而且形式多样,通俗易懂。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并解析白居易的《望月有感》。

配图来自百度 鸣谢原创作者

据考证,此诗应作于贞元十五年春,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叛军。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也就是此诗在【题记】开篇里所说的“自河南经乱”。这首诗,大约也就是写的当年秋天,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天又在长安考中进士,随即便东归省亲时的那段心路历程。

  望月有感
  作者:(唐)白居易


【题记】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笔者译成白话文】
因为当时的战乱,导致关内地区爆发饥荒,祖先产业荡然一空,我们兄弟也天各一方。
在战乱过后田园已经荒芜无人耕种,在逃亡的沿途中有许多家庭骨肉流落离散。
顾影自怜,流民好象离群的旅雁行踪不定,酷似那无根的秋蓬,所以逃难之人看到月亮便伤心流泪。
由于一夜思乡的心情与分散在五地的家人相同,我便写成这首诗记录此时的感想,再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以及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同看。
应当不难读懂,这应该是一首感情悲伤的抒情诗。它着意于描写历经战乱之后,诗人怀念分散于五地的兄弟姊妹思念之苦。读之,令人感同身受。
【笔者解析】
诗的前两联,便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背景开篇续以亲身经历,并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芜、手足离散的这一苦难现实生活。
尤其是诗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这两句,最能彰显其战乱中的离人之苦,所以才会被后世人口口相传至今不衰。诗人以“雁”与“蓬”比喻兄弟姊妹离散天各一方,一个个都似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顾影自怜;他们极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飘飞远去,踪迹无定。
待到战乱纷争终于结了,然而田地荒芜、杂草丛生,骨肉亲人仍然流离失所。作者用亲身经历描写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历来,战争带给人民的都是无穷无尽的灾难,而其所有的不幸又都得由人民来承担。国家是兴还是亡,最苦的也都是百姓。
全诗的结尾,诗人别出心裁地用“明月”这一自古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境,画龙点睛般地摆明了此诗的题意,从而使全诗收到了“豹尾”这一完美结束。

配图来自百度 鸣谢原创作者

据考证,此诗应作于贞元十五年春,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叛军。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也就是此诗在【题记】开篇里所说的“自河南经乱”。这首诗,大约也就是写的当年秋天,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天又在长安考中进士,随即便东归省亲时的那段心路历程。

  望月有感
  作者:(唐)白居易

【题记】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笔者译成白话文】
因为当时的战乱,导致关内地区爆发饥荒,祖先产业荡然一空,我们兄弟也天各一方。
在战乱过后田园已经荒芜无人耕种,在逃亡的沿途中有许多家庭骨肉流落离散。
顾影自怜,流民好象离群的旅雁行踪不定,酷似那无根的秋蓬,所以逃难之人看到月亮便伤心流泪。
由于一夜思乡的心情与分散在五地的家人相同,我便写成这首诗记录此时的感想,再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以及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同看。
应当不难读懂,这应该是一首感情悲伤的抒情诗。它着意于描写历经战乱之后,诗人怀念分散于五地的兄弟姊妹思念之苦。读之,令人感同身受。
【笔者解析】
诗的前两联,便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背景开篇续以亲身经历,并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芜、手足离散的这一苦难现实生活。
尤其是诗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这两句,最能彰显其战乱中的离人之苦,所以才会被后世人口口相传至今不衰。诗人以“雁”与“蓬”比喻兄弟姊妹离散天各一方,一个个都似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顾影自怜;他们极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飘飞远去,踪迹无定。
待到战乱纷争终于结了,然而田地荒芜、杂草丛生,骨肉亲人仍然流离失所。作者用亲身经历描写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历来,战争带给人民的都是无穷无尽的灾难,而其所有的不幸又都得由人民来承担。国家是兴还是亡,最苦的也都是百姓。
全诗的结尾,诗人别出心裁地用“明月”这一自古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境,画龙点睛般地摆明了此诗的题意,从而使全诗收到了“豹尾”这一完美结束。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