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喻运营杂记(食喻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老子《道德经》云:“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其实是出自商初五朝元老伊尹,伊尹见商汤时以此句为喻,传达了自己的治国主张,所以这句话后来也经常作为治国箴言所流传。伊尹以烹饪为喻,是因为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华厨祖。他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历千载而弥新,虽然是烹调理论,但是里窥端详,这和他的治国方略也是相通相合的。大至一国都能以烹饪理论为治,那么创业、产品、运营自然也可以用以为鉴。

“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jué]者臊,草食者膻。臭恶犹美,皆有所以。”

伊尹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说,烹饪前首先要认识原料的自然性质。庖者的技艺固然是影响食物味道的因素,但是食材的本质才是味道好坏的根本原因。并且不同的厨师也喜好不同的食材。引申来说,观照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与整日交流的人群,其实伊尹的言论在当下也是相通的。

创业的成败,其实也取决于最初的方向,取决于这一群人的共同愿景,这也就是所谓的“初心”——价值的初心和人的初心,两者契合,创业的价值在人的加持下会逐渐凸显,人的初心也在创业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得到满足。

换个角度来说产品和用户。对于用户来说,自身的行业、职责、乃至领导的偏好决定了自己的需求;对于产品来说,也有着自己的价值定位和目标群体。前者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后者相对固定。如果说用户是厨师,产品是食材,那么用户对于产品的不同看法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华夏大地,菜系众多,川、湘、鲁、粤、苏、闽、浙、徽,烹调手法也变化多样,煎、炒、烹、炸、爆、熘、煮、炖,那么出身不同菜系的厨师对于同一食材的看法做法也就千差万别。所以,有时候,不要过多苛责食材难以做出自己想要的菜品,也许这个食材特性本就和你的菜系出身不相符合;当然,技艺如庖丁者,也许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但是也不能奢望人人家的掌勺者都有这般能力。所以,对用户而言,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工具是首要的;作为产品来说,尽量做到既可以做家常,又可以佐佳肴,是最好的。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

这句是讲用火。了解了食材的特性,那么烹饪的用火就要适度,不能违背用火的道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美食节目里面的画面是这样的——大火熊熊,大厨充满力量的臂膀在火上熟练挥舞,炒锅里的食材也均匀的翻飞,顷刻间一道美味多汁的菜肴就出锅装盘了。所以很多很少做菜的人就以为炒菜就要开大火,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以黑漆漆的锅底悲剧收场。

其实“大火”也是当下的一种普遍的群体心态——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成功”,甚至不惜成本。但是有些自然的规律总是无法忽视的,以炖汤为例,小火慢炖才能让骨肉和食材慢慢出味,然后融入汤汁,这一炖可能就需要三四个小时;如果急不可耐,一味的大火猛烧,汤汁很快就会被熬干,到头来求汤而不得汤,甚至有可能把沙煲都烧裂。这种心态其实在创业过程中以及和用户的交流中都可以看到。我们每每看到很多曾经辉煌的产品和团队在一夜之间消失,让人扼腕痛惜,其背后的原因可能错综复杂,但是很多时候就是赌博式的“烧大火”导致的。

记忆犹新的是,曾经有一个用户打来电话询问产品和同类型的差异,为了让其有个清晰的印象,我总结概括了几点,然后开始慢慢阐述,然后对方很不耐烦地打断说:“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并且也把其他的产品的特点告诉我,这样我就能直接告诉我的领导了,你告诉我的那些具体的功能我也没用过,告诉我也不知道呀……”事后我一直在反思是不是我的阐述方式有问题,但是不得其解,唯一的解释就是,现在的人们都认为自己的时间很宝贵,也都习惯了“顾客是上帝”说辞,所以觉得可以跳过种种的自然规律,觉得就像金庸小说一样,一句话就可以开悟,打通任督二脉。可君不见,武侠小说里,天才者众,逆天而亡者也不少。

大火收汁,小火慢炖。火候用对了,自然味道不会差。有时候,缺的不是天时地利人和,所需的只不过是耐心和时间。

“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

调味之事是很微妙的,要特别用心去掌握体会。同样的食材,同样的火候,同样的大厨,菜品上桌之后,众人围坐品尝,必然寡淡甜咸各有感受。所以,因了自己的口味不同,烹调之时,佐以调料,拿捏多寡,就变得很重要。很多人对于菜谱上的“加盐少许”、“用油适量”之类的描述都很抓狂,因为“少许”、“适量”实在是过于含糊其辞。可换个角度看,这又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一个团队里面,每个人都是食材,也都一剂调味品,在什么时候放,放多大量才能让最终产出的效果是最好的,也是很多管理者所头疼的,每每希望有方法论可以遵循,有工具可以约束。其实过多的拘泥于食材和调料的流程、分量,往往就会忘记味蕾触及菜品那一瞬间,那种直击心灵的味道,有时候去掉这种限制,按照自己的经验乃至创想去做菜,反倒会有出人意表的收获。

很多时候,用户会问你们的权限体系为什么这么扁平,你们为什么不限制每个人的权限。其实非不能也,实不愿也。过多的限制必然会失去很多的活力和可能性,一个拥有生命力的产品必然是可以让人看到无限可能,进而感到兴奋异常的所在。璞玉可以依据匠心打磨雕琢出自己想要的饰品,但是流水线出来的成品,即使不喜欢,也没有了加工的空间。所以,只要有存乎一心的那一份匠心,能够提供“少许”、“适量”这种灵活用度的产品才是上乘。

当然,能够根据客官的口味而不断地调整菜品的咸淡,也是一个好厨师。但是,厨师也要有对自己菜系特色的坚持,因为那是他的立身之本和底线。能够调和口味和坚守底线的厨师,才是更好的,也是有机会自成一派的大师。

“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

烹饪的过程中,鼎中的变化是精妙而细微的,这种变化难以用语言表达,也难以说心中完全有数,但是这种变化也是有规律的,值得悉心去领悟。从业数载,更觉确乎其理。很多时候,为了某些目的、指标,会去做很多的尝试,但是在这过程中,很难说一定有多少把握,每每殚精竭虑,却成果寥寥;无心插柳,却蔚然成荫。当初百思不得其理,所以还是雨夜行路,不顾坎坷泥泞。走过了一段长路,回头来看,就会看到一些个中的规律。

用户是根本,一切运营都应该围绕用户展开。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的策略,坦白来说,在Worktile上线的近一年的时间中,我们是在被动的做相关的工作,因为那时候没有太多的资源、用户,或者更为实际的说,没有钱。所以我们处理用户反馈、写博客、做视频……除此之外,也做了很多其他的尝试和活动,但是,最终成效最好的,反倒是成本很低的反馈、博客、视频。所以,在接下来的运营策略中,我们将用户运营作为核心,除了更加及时地跟进用户反馈、写更多高质量的博客、做更精致的视频,我们还开始做用户社区、办用户沙龙、让用户成为产品经理……这些最终带给了我们现在超过12万的企业级用户。

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经过精心烹饪而成的美味之品,应该达到这样的高水平,或者说,这是烹饪的最高水平。这其实有些像中庸之道,这种中庸并非不思进取,而是适度。这需要了解食材的特性,掌握火候的拿捏,明晰调料的用度,总结变化的规律。这样烹制的菜肴必然是让人百吃不厌的,纵是糙米粗面为料,出锅也定是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这是种境界,需要修炼。还好,我们一直了解自己和用户,在“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的同时,还牢记着“路漫漫其修远”,也在尽量掌握着需求和规划的平衡,但是始终以用户为中心。所以,相信我们的菜味道不会差,随着我们的修炼,味道也会越来越好。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