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论坛形式的网站为什么会衰弱

涯衰落的根本,在于落后——落后的产品+落后的思维,在互联网产业里,始终如一地做着种田的活儿。

天涯最成功的产品,还是它的立业之本,bbs,这个在当年吸引了很多能人的产品,现在看,虽然这么多年,修修补补,可就还是个技术落后、用户体验极差的落后产品。浏览体验差,发帖体验差,互动体验差,用户激励黏着设计差——懒得一一举例了,楼上有的答案说了一些,想要了解,上天涯看30分钟帖子并尝试自己发帖互动就知道了。天涯版主和工作人员的后台操作平台也很糟糕,编辑文字格式还需要手写代码,版主之前长期依靠网友自己编写的工具查杀广告。

不稳定,抽风,发帖发不出,贴图贴不上,乃至无法登录,时常发生。工作人员调侃“涯叔又抽了”,网友戏说“我们捐钱给天涯买服务器吧”,偶尔调侃卖萌可以,长期如此只能呵呵。

之前用户帐号、密码、注册邮箱被人一锅端,大量用户私密泄漏,不了了之,倒是方便了很多人进行人肉、揭黑扒皮的大业。我知道有些天涯员工还以此自得,只是从中暴露出来对用户隐私安全的漠视和管理的糟糕令人震惊。

产品的落后,根本还是思维的落后。不舍得大刀阔斧从底层改变整个论坛的架构,舍不得多年来的传统,殊不知熟悉这些传统的老用户已经流失了多少(他们也早适应了ui设计合理,方面快捷的新产品),而多少新用户对这样的旧产品望而却步,没有阵痛,哪有新生?依我看,来吧的易用度远高于天涯bbs,可惜不用。

思维的落后,不仅表现在对老产品的革新,更表现在对新产品的开发和运营。

近日天涯的新动向是什么?是天涯微论,一个在宣传稿中号称要叫板微信的产品。我花了一点时间去了解它,发现这玩意就是天涯部落+来吧+一些其他的功能。

邢明坦承,在熟人社交领域,已经很难有产品能够撼动微信,但基于兴趣的陌生人移动社交领域还是有巨大的需求空间。

我想知道,“基于兴趣的陌生人移动社交”这个点上,天涯微论拿什么跟豆瓣小组、百度贴吧拼?天涯来吧和部落做了多少年了,做成什么样子,不消我吐槽,一看便知。

天涯始终追着互联网热点屁股后面跑。做天涯问答,还和google合作,什么结果?以前还能混个半死不活,偶尔还能找到有用的回答,google撤出后……

来吧、部落,不提了。和行业领先的同类产品不是一个量级。

微博火了,赶紧推出自家微博,如今天涯热门微博的转发评论也只是三位数甚至两位数的也排在前面,存在感约等于零。

做旅游、做游戏,这两样都是渠道为王,不舍得点真金白银,不要说杀出一条血路,连活下去都很难。尤其作为跟风后进者,没有强势的渠道和黏度极高的庞大用户群,一点戏都没有。天涯的每日活跃用户多少?登录用户实际又是多少?有渠道投入吗?其他内容向产品靠天涯自身用户都做不起来,这两个需要用户花钱的产品能做起来?还不要扯帐户安全和网站抽风问题了,这些对付费用户,尤其是游戏产品的打击,都是致命的。

有位和天涯谈过宣传合作的媒体朋友说:天涯真扯,来找我做活动,说没钱,让我们给发新闻,然后他在他们论坛上发个帖子做个活动帮我宣传,可是我有什么好值得他们帮我宣传的啊,明明是他们要找我们帮宣传产品——可惜天涯做很多事,都是这个态度,不是不差钱,不怕花钱,而是就不花钱的态度,凡事先谈置换,做活动就送天涯积分。而这种办事不花钱的小市民眼光,显然也是落后思维的一种。

我非常同情在天涯做产品和做运营的人,他们就是被限制在各种传统的条条框框下,按着小农经济的指导思想,辛苦地耕种着手上那一亩二分田,看天吃饭。据说曾有几百元的开支费用,报告都要打到ceo那里,从各地分公司辗转北京、广州、海南多个领导批,这能成?

广告贴、软文贴、盖楼贴长期占据首页(主要是娱乐八卦板块),首页能看的新帖越来越少

因为娱乐八卦版就是天涯现在内部最好的资源,从广告销售到内部产品,尤其是后者基本没有什么外部资源,都只能挤破了头地在那里做宣传。包括聚焦、热帖榜,一个原因。运营没有资源,但是又要得到流量,只有饮鸩止渴,把宣传内容往这些地方推。但这又会恶化社区环境,恶性循环。

看新闻天涯还要招人,扩大规模,我觉得不如把招人的钱投入到原有产品的改革和运营上。招再多人来,资源不懂得合理分配运营,只是浪费而已。

差点忘了,还有博客……不提也罢。读书、电商不了解,欢迎补充。

现在看来,应该是无线部门的日子略好过一点,毕竟依托着无线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趋势,单本身用户往移动端转的这个量,也足够保证完成好一段日子的kpi。但随着天涯整个大平台的日趋衰落,这种增长,迟早也会停滞。

还有一些热门的城市版面人气也还不错,比如重庆版、深圳版、北京版、上海版等,但这里我不做比较,19楼旗下的不少地方站,之前还要大量从天涯转载八卦帖子撑门面,现在嘛,大家可以自行去排名较高的站比较用户到达度,比比版面和论坛功能,人家立足根本也是bbs。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天涯现在还有用户,还有热度,知乎还有人问它为什么不行了,可若再不痛定思痛,一味留恋往日的余辉,不但留不住用户,留不住有能力的员工,下一次看到有关它的讨论,我想不会是说了几年的上市终于成功了,而更可能是一曲忧伤的挽歌。(源:马斯-微观互联网)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1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21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