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顺父母的名言名句(关于孝亲的名言警句)

你是在哪一个瞬间忽然就意识到父母开始变老了?是他们鬓角的几根白发,抑或是仿佛一夜间长满的白发?是看着他们蹒跚的背影,还是弯腰拿东西的艰难?

总之,曾经让我们依靠的父母,是慢慢变老了。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民政部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迈入中度老龄化。

老龄化真的要来了。

在重阳节这个全民感恩敬老的日子里,不妨来看看如何更好地陪伴老人。

“孝”可以说是对待父母的行为准则,本文将尝试从孔子的言论中,从三个角度来阐述何为“孝”。孝不是对父母盲目的言听计从,而是有着更深刻的内涵。

01 如何对待父母?吃穿之余,还需尊敬

子游曾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道“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都说能够侍奉父母就是孝,但是狗与马也都能侍奉人,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就在于子女应该秉持敬重之心,遵循礼仪之道,这是犬马无法做到的。

让父母能够寝食无忧,只是孝的第一步。有的人让父母锦衣玉食,有的人让父母粗茶淡饭,但是,前者却不一定过得更开心,区别就在于子女的态度。

所以,子夏又来问孝的时候,孔子说道“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句话是说,子女的脸色保持和悦才是最难的事,仅仅是为父母干活,让父母好好吃饭,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孝。

孔子曾经多次谈到真诚的情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发自内心去做,而不是流于形式。比如说有很多人想要做孝子,为父母花很多钱置办大房子,请保姆来照顾老人,但是自己却常年不回家,甚至电话也不打几个,这种也不是真正的孝。

但是,更多的人只是徘徊在小康水平,给不了父母多么好的经济条件,连基本的常回家看看也做不到,那就更谈不上孝了。

前几天,哈尔滨88岁的徐大爷,就有了一次格外惊险的经历。要不是细心的报纸投递员发现老人四天没有取报纸,及时的联系了老人儿女与社区工作人员,因癫痫病发在床上奄奄一息的徐大爷,不知还要承受多少痛苦。

孝敬父母,不是单纯地让他们吃穿无忧,还要发自内心的敬重他们,多多陪伴父母,相处的时候尽量做到和颜悦色。如此,才是做到孝的第一步。

02 子女做好自己,让父母无忧

孟武伯曾经也问过孔子关于孝的问题,孔子说的是“父母唯其疾之忧。”孔子这次说的格外简洁,就只说了一句,让父母只为子女的疾病感到忧愁。

这个孟武伯是当时的贵族子弟,生下来便有官位加身,无论学问水平与待人接物能力如何,都将会有不错的前程等着他。

所以,孔子的意思是说,你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遵守礼仪规范,在念书做人等方面不让父母操心,这就是孝。至于生病,人吃五谷杂粮,生病在所难免,除却这类事情,其他不让父母担忧挂念,便是孝。

这句话更具有现实意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基本的衣食无忧都能做到。做子女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上学的时候认真学习,工作的时候敬业努力,生活中厚道靠谱,这样一来,父母也就不会为孩子感到忧愁,这就是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过好自己的生活不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让父母放心,这才是孝的本义所在。

03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孝不等于愚孝

很多人对孝都有误解,一说到孝,好像就是对父母言听计从。其实不是这样的,父母难免也有错误,如果父母有错,做子女的要学会灵活处理。

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先来看一个故事,曾子曾经和父亲一起除草,但是曾子却把禾苗给除掉了。曾参的父亲就非常生气,拿起大杖就向曾参的后背打去。曾参就生生地挨了那一棍,竟然被打昏了。

回到家之后,曾参还向父亲请罪,担心自己惹得父亲生气。为了让父亲不担心自己,还弹琴唱歌,表示自己一切都好。

当时的人认为曾参简直太孝顺了,做的简直无可挑剔。可孔子知道之后,直接告诉看门的弟子不要让曾参进门。

这是为何呢?孔子后来用舜的例子说,舜的父亲想要陷害舜时,舜的对策是“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为什么呢?如果只是皮肉之苦那就挨着,但若是有性命之忧,那就赶紧逃走。若是真的让父亲给打死了,自己的父亲不仅要背负上杀子的罪名,还要遭到法律的惩罚。

也就是说,该反抗时就反抗。如果是意见不合的话,也要好好跟父母解释说明,这里又回到最初那一条了,就是要秉持敬重之心。

哪怕父母年老之后,很多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也切记要保持和善的态度,进行良好的沟通。

孝很简单,只需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对待父母不忘敬重之心,始终保有和悦的态度就可以。

孝又很难,金钱买不来,物质换不来,没有一颗感恩的心,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重阳节,愿天下所有父母身体健康,万事顺意。也愿每一个忙碌的人,都能抽出时间多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用心做一个孝子。

(0)
上一篇 2022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